编剧帮独家专访 作者 | 西君、雅子采编| 斯想、小木匠 日前,第七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在京开幕。除了由俄罗斯著名导演列夫·朵金执导的开幕大戏《兄弟姐妹》,被誉为“欧陆剧场界巨人”的波兰国宝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的加盟极为令人瞩目,他将把已故中国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小说《一个以电影做舞台背景的戏剧之构想》改编成为戏剧《酗酒者A》,与中国观众见面,并由暌违舞台3年的著名演员何冰担纲主演。 林兆华戏剧邀请展自2010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对于邀请展,一直流传这样的评价:“无论能否有机会观看剧目,会不会喜欢,能不能看懂,只要参与,你都会有收获。”对于以个人名义举办的世界性戏剧展,这样的评价无疑是极高的赞誉。然而这样的戏剧盛宴,从头到尾不曾透出半点肃穆,从新闻发布会到媒体采访再到各位戏剧大师的经验分享,都透着平和、幽默。而智慧,正藏在这平和、幽默中。 《兄弟姐妹》剧照 本次邀请展将有16台剧目在北京、天津、哈尔滨三个城市演出。林兆华直言:“就是要一年做一台好戏给观众看看!”他希望以个人的名义请热爱戏剧的人一起玩玩,交流戏剧。据钱程(天津、哈尔滨大剧院院长)透露,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波兰戏剧教父克里斯蒂安·陆帕、德国戏剧导演托马斯·奥斯特玛雅,还有今年3月即将带来开幕大戏《兄弟姐妹》的俄罗斯著名导演列夫·朵金,为了把这些大师被请来“一起玩玩”,主办方可是花费了不少精力。这大概就是“大导”林兆华对戏剧的一种“老顽童”式的负责,说是“玩玩”,其实邀请的都是大家、力作。 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就是要让人们看到,当今世界上的好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确,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有必要先搞清楚世界的流行语汇。 发布会现场 今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主题很有意思,就是每个人与他的命运。用戏剧思考命运,这是个既古老又新鲜的主题。而对于每个人与他的命运和戏剧之间的关系,中外戏剧艺术家做出了不同的解读。 对未知充满兴趣的濮存昕坦言,他仿佛拥有“剧场命运”,剧场与戏剧可能会开启人生当中太多不可知的东西,那便是最能撩拨人的探究欲望的命运。 何冰则把戏剧比作“诅咒”,它让人从中产生无可逃遁之感,这大约就是3年未登台的何冰,何以在后台看同事们演《雷雨》,会觉得十分紧张。而作家史铁生一向是长于思考命运与人生的,由何冰主演《酗酒者A》,何尝不是一种命运? 何冰 对于林兆华父子来讲,“戏剧”和“命运”的命题从老一辈传到了小一辈。林兆华之子林熙越觉得,一个人这辈子干一桩自己喜欢的事,而且这件事还恰巧成为自己的职业,这是多么幸福。儿子眼中的大导林兆华跟自己一样幸福,是个敢于表达自己的坦诚的人。的确,大导的直率中透露着可爱,他试着培养戏剧以外的小爱好,譬如练习一下书法,写点小散文,结果却失败了。他笑着和大家分享“失败”的经历。许多人纠结的创作问题,到了林兆华这里,都不算是问题。当被问及对话剧改编电影的看法,林兆华洒脱地表示:改得好就行!林兆华说,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没有编剧——这不仅是个体的原因,也有大环境的原因。编剧的创作应该来自心灵,应该少一些束缚,想写的就要大胆写。 除了大导林兆华,克里斯蒂安·陆帕是当天现场的另一个焦点。2015年,那部演出时间长达5小时的名剧《伐木》,已经让中国观众领教了陆帕的大胆和独特。在本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中,克里斯蒂安·陆帕遭遇史铁生,中西方戏剧与文化的交流是否会借助《酗酒者A》而更深一步?克里斯蒂安·陆帕又是怎样看待自我表达与观众诉求、艺术与商业等问题的?编剧帮与克里斯蒂安·陆帕深度对话,为你揭晓答案。 专访克里斯蒂安·陆帕 作者| 西君、雅子、采编| 斯想 小木匠 主编| 斯想 林兆华(左)克里斯蒂安·陆帕(右) 编剧帮:为什么会接受这次邀请? 陆帕:钱程经常去欧洲参加戏剧节,有一次在戏剧节的时候见了面,然后就开始慢慢交朋友,合作越来越亲密,有一次他们就尝试为什么不能把这个戏带到中国?后来真的在中国演了,而且很受欢迎,所以大家就希望多做一点这样的戏。 编剧帮:《伐木》全长 5个小时,这么长的戏剧,是否会担心观众受不了?您会不会观看观众的反应? 陆帕:好多人都是害怕时间,拍的戏太长观众会无聊,但是,导演是时间的主人,不是时间的奴隶,而且也不要害怕那些小的细节会让观众受不了,其实在这些小小的细节里往往蕴藏着最深刻的意义。让观众能意识到这个真理非常重要。其次,很多观众都不会来看第二遍,所以当下也会很配合。 每次我都会和观众坐在一起,观众看戏而我看观众的反应,我觉得一部戏的开始很重要,如果开始就能够让他们进入到戏里面并且感到喜欢,那么你就成功了。 编剧帮:在中国,经常会讨论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您有什么看法? 陆帕:我相信比较纯粹的艺术,尽管时候会有商业风险,但是理想主义的导演们还是会坚持自己的工作,不在意是不是有钱。他们拍的戏都是有实验性的,一般不会赚很多,更需要资金支持。在波兰,艺术和商业关系比较密切,让商业知道为什么需要支持艺术,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编剧帮:陆帕导演会不会转向电影方面的创作?如果会做的话,会不会做艺术电影? 陆帕:如果做,一定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电影。也想过好多次,上大学的时候,就读的就是电影系,自己也做了一些小的影片,但总觉得自己和戏剧的关系好一点,更深刻,感觉更对一点。 编剧帮:编剧创作是一个很苦闷的工作,导演经常会写那么长的戏,会不会有一些技巧? 陆帕:我经常按照小说拍戏,所以剧本是很长的,而且需要自己编剧,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更多的事情,因为每次我都会现场工作,比较灵活,经常让演员根据现场的情况演。 编剧帮:编剧创作的灵感来自哪里? 陆帕:从一些日常生活,从旁边的人来,也是从拿到的那些剧本、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箱子,那个箱子装的是你的灵感。灵感是用不完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 千万不要怕没有灵感。一旦开始害怕没有灵感,那就真的离没灵感不远了,所以放下这件事,灵感才不会限制你的创作。 编剧帮:有没有喜欢的中国电影导演? 陆帕:我很喜欢《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也很喜欢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导演。 编剧帮:对中国编剧创作有什么好的建议? 陆帕:观察生活,日常的生活,自己的生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是盲目的模仿别人。 结语 林兆华戏剧邀请展走过了7年时光,曾经离开了北京,又回来;曾经遭遇了停顿,又坚持。林兆华曾经表示过“不想干了”,然而为了戏剧,一路走来到了第七届。 坚持本身已经可贵,更可贵的是,这么多届下来,一直维持着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一届的导演阵容之强可以说再创新高。媒体圈的人大约都知道,大导林兆华“难采”,他话不多,且常常很犀利,他的热情不在于“说”,而在于“做”。那么,对今年林兆华请来的16台戏,要紧的也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走进剧场,感受戏剧。 克里斯蒂安·陆帕的魅力,难道不也是走进剧场才知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