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7|回复: 0

华沙之死:斯大林与纳粹"合谋"摧毁波兰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7-2-9 07: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波兰的生与死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座城市遭受了像波兰首都华沙那样完全、彻底的毁灭。即使是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和长崎,城市的建筑还有三成幸存。而二战结束时的华沙九成都不复存在。

大家也许熟悉2002年由罗曼·波兰斯基导演,并获得多项奥斯卡奖的电影《钢琴家》。影片讲述了犹太裔波兰钢琴家斯比尔曼在战时的华沙艰难生还,并得一名纳粹军官相救的真实故事。斯比尔曼自己对这段经历的回忆录原本起名为《华沙之死》。因为对所有经历过那个时期的波兰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华沙这座城市的毁灭更能象征他们个人和民族最惨痛的记忆。

电影《钢琴家》海报

二战爆发之前,是波兰历史上少有的一个独立富强的阶段。18世纪末,沙俄帝国、奥匈帝国和普鲁士王国曾相互勾结,把波兰所有的领土都瓜分吞并,导致接下来的123年间波兰这个国家完全从欧洲的版图上消失。直到1919年一战结束,这三个昔日列强的溃败才让波兰得以恢复主权,成立共和国。虽然从1919到1939年德国入侵只是短短20年的时间,重拾国土的喜悦让波兰人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了共和国的建设中。华沙也一时间蜕变成了朝气蓬勃的大都市,人口增长到130万之多。在《钢琴家》开始的画面里,伴着肖邦的夜曲,我们可以透过黑白的影像回想1939年的华沙:有轨电车和轿车穿梭疾行,优雅的姑娘们漫步在林荫大道上,层叠的楼宇坚实而高耸…

战前华沙街景

但是好景不长。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以“自卫反击”为借口大举入侵波兰。在此之前早与德国勾结好要瓜分波兰的苏联也于两周后进军波兰东部。措手不及的波军节节溃退,整个国家在一个月后全线沦陷。好不容易赢得民族自由的波兰就这样又从地图上被吞噬了。

在希特勒扭曲的种族主义里,波兰是一个没有存在价值的国家。境内数以百万的犹太人要彻底清除,而波兰人则要沦为日耳曼人的奴隶,他们的疆土变成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因此,从德国人占领波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为波兰人的生活和生存做任何打算,而是全面地去捣毁波兰社会。共和国政府被迫流亡伦敦,而留在波兰的社会精英大部分都被囚禁或杀害。

华沙起义:竭尽所能夺回自由

在纳粹政权的压迫下,波兰人民组织了二战时全欧洲最大的地下反抗运动。他们的武装力量,俗称“波兰家乡军”,到1944年时已有近40万民兵。地下运动与流亡伦敦的波兰政府秘密联通,为波兰人民营造一个基本的社会,并组织与敌人的抗争。

1944年的秋天,是波兰历史上最骄傲也是最悲惨的一页。此时离二战结束不到几个月,苏联红军已推进到华沙城外,德军也开始败退。波兰地下政府决定借此机会在华沙和波兰各地发动对德国的反抗。其用意也在于,在苏联“解放”华沙之前由波兰人自己在华沙建立政权,以免战后直接被苏联占领。于是,1944年8月1日下午5时,在五万波兰家乡军的带领下,华沙居民一起走上街头,发动了对德国统治的反抗,从而掀开了“华沙起义”的序幕。

起义爆发时走上街头的华沙市民

华沙起义固然是筹划和组织好的,但它释放的能量也是经过多年酝酿,必定要爆发的。当时华沙还有百万居民,可以说所有青壮年的波兰人都参与了华沙起义。起义军每从德国人手中夺过一片土地,波兰居民立即就接管过来,在这里“恢复”战前的生活——邮局、电台、学校、剧院、餐馆马上开始营业,而且大家会不顾敌人的狂轰滥炸积极地参与到这种生活中。他们并不是急于要在战火中去餐馆吃饭或去剧院看戏,而是强烈的民族尊严要让德国人看到他们夺回自由的决心。

起义中的华沙军民

尤其对于华沙的年轻人,华沙起义是他们一代人最重要的共同经历。没有一个年轻人不受这股热情的感染;明知道要冒着危险,献身起义也是每个人无法抗拒或逃脱的。一位在起义中幸存的老妇人回忆在起义开始那天,十几岁的她告诉父亲她要参加起义的决定,以为父亲会因为危险而不让她出门。没想到的是,她的父亲感动落泪,单膝跪在她的面前,像亲吻一个公主那样吻了她的手。战争的危机感还让很多华沙的年轻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和他们心爱的人结婚。下图中的这对新人,阿里西亚和波勒斯劳,后来都在二战中幸存,至今还生活在美国。

在起义中成婚的阿里西亚和波勒斯劳

斯大林之恶:华沙沦为鬼城

起义的前四天进行得非常顺利。此时苏联红军到达华沙城东,波兰家乡军的计划是用猛烈的进攻迫使德军向西撤退,以为在这样的形势下,苏联红军一定会乘胜追击,帮助家乡军收复华沙。但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斯大林却有别的打算。

苏联红军把德军赶出苏联以后,战争的胜利已经没有太大的悬念。斯大林这时关心的是如何操纵战后欧洲的格局。对他而言,波兰的独立势力被削减得越弱,对苏联日后掌控波兰越有好处。所以,原本怂恿波兰地下政府起义的苏联却在起义爆发后决定隔岸观火。已经到达华沙的红军就这样驻扎在城外,眼看华沙军民与德军奋战却无动于衷。红军不动兵的意图立即被德方获悉。原本打算撤退的德军决定停止撤退,折回华沙,在苏军的眼皮低下开始对起义大规模围剿。

波兰民兵

在这样恶劣的情形下,遭苏军背叛的波兰家乡军坚持战斗了整整63天。即使得到华沙市民男女老少的全力支持,最终还是不敌装备精良、组织严密的德军。1944年10月2日,为了保存最后一点有生力量,波兰家乡军向德军投降。此时,已有两万波兰军人和近20万平民在起义中丧生。起义失败后,余下的几十万市民被德国人强行驱逐出城,送往中转集中营,其中有上万人之后在集中营中被杀害。至此,在战前有130万居民的华沙变成了一座鬼城,只剩下藏匿在城市角落里的百余人。

纳粹之劫:报复性摧毁华沙

虽然华沙起义以失败告终,纳粹高层还是为之震怒,决定对这座城市进行进一步的报复性摧毁。纳粹党卫军首领希姆莱发言:“这座城市必须完全从地球表面上消失。她的每一块石头都必须被扳倒,每一栋楼都被摧成平地。”这在世人听来是疯子的气话却被德军严谨地执行了。

将居民驱逐之后,德国特派工程师把华沙全城划分成格子街区,每个格子都标了编号,然后这些专家带领士兵毫不疏漏地把华沙所有的街区一个接着一个地焚烧、炸毁。这种对一座城市蓄意、系统、彻底的摧毁是二战中,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再无他例的一次暴行。德军离开时,曾经一个国家的首都方圆百里放眼望去就只剩下楼宇的残骸,再无一丝生命的迹象。

1944年航拍华沙废墟

二战后,波兰被划分到了苏联的势力范围,一直到1989年冷战的尾声都受着苏联的间接控制。在对华沙的重建中,城市大部分建筑,尤其是住宅,都采用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毫无粉饰的平板楼,城中心最显赫的文化宫更是一座有高耸塔楼的斯大林式建筑。公园和纪念碑也和其他的东欧城市如出一辙。

华沙市中心的斯大林式文化宫

重建华沙古城

但在城市另一些地方,波兰人拒绝任何外来的干涉。在华沙的中世纪老城和皇宫的旧址上,华沙人决定把那里的建筑和街道完全修复成战争以前的模样。从1945到1966年间,华沙人民依照十八世纪意大利画家贝鲁托的油画和战前的照片,把华沙的皇宫和古城里每一座房子、每一条街道,都一砖一瓦地恢复成了它们曾经的样子。甚至这些建筑使用的砖瓦和涂料都是特意用传统工艺制造的。

华沙古城的完美重建是波兰人民创造的一个民族奇迹。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0年把华沙这组重建的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凭借18世纪油画修复的华沙古城一角

二战中固然有好多国家都经受了重大的磨难。但大多数,比如说中国,都能在追忆国殇的同时欢庆胜利。而波兰不是这样的:二战他们并没有打赢,而战后又被苏联践踏了半个世纪。所以在回望二十世纪时,波兰人没有太多值得骄傲的东西,记得的大多只是痛苦。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重建华沙古城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只要民族还在,只要彼此还在,他们就还能在一起重拾从前的记忆。这,也许是华沙拥有的最大的慰籍。

来源: 澎湃新闻网(上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4 21: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