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波兰华沙,参加独立日游行的人群发生骚乱。
文/尹月 波兰实现自由选举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1989 年,反对派政治势力团结工会取得了总共 161 个自由选举议席中的 160 席,以及参院的几乎所有议席,工会顾问马佐维耶茨基出任总理,结束了波兰工人统一党延续 40 年的执政。二十多年来,波兰人享受着民主自由的制度、节节攀升的生活水平以及与强大欧盟携手的机会。 然而,不少研究显示,许多波兰人对共产主义时代(1945-1989 年)其实并未忘情。一项实施于 2003 年的调查显示,超过 50% 的受访者对他们在 1989 年以前的生活评价更高。这个数字在 2011 年以后降到 40%,但仍然说明相当比例的波兰人对共产主义时代具备追思怀念之情。 华沙大学的两名研究者 Prusik 和 Lewicka 深入探讨了这种耐人寻味的大面积怀旧现象。她们的研究指出,主要有两类人倾向于怀有对共产主义时代的怀旧情绪。一类人对现状不满,即转型失败者;另一类人恰好在共产主义时代度过了一生中最为快乐难忘的时光,因此当他们回忆那段逝去的岁月时,同时激发了对共产主义时代的怀恋。 这项研究实施于 2010 年。研究者采用抽样方法在波兰全国范围内抽取了 614 名 40-90 岁的居民,即当共产主义在波兰终结时,受访者至少已年满 18 周岁。实际上,大部分受访者都在共产主义时期度过了他们被称为 “人生关键期” 的 13-30 岁。 研究者首先请受访者为现在以及 1989 年以前的生活打分(1 分为非常不理想,7 分为非常理想)。受访者还需从工作、家庭生活、健康、生活水平、安全感、对未来的期许等 10 个方面对目前及 1989 年前的生活进行比较并打分(1 分指 1989 年前远好于现在,7 分则相反)。最后,受访者被要求列出他们本人生活中,以及波兰战后历史上最好、最坏和最值得怀念的时段的起止日期。在访谈环节中,研究者还邀请受访者对波兰在共产主义时代的情形、共产主义时代和当下生活中最值得珍视和留恋的事物等进行描述。 结果首先显示,各个年龄段的受访者都对 1989 年以前的生活评价更高;属于两个年轻年龄段的受访者(分别出生于 1961-1970 年和 1951-1960 年)对当下的生活更显不满。同时,在对上述 10 个生活领域在 1989 年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时,没有一个领域的平均分超过 4 分(4 分即 “与过去持平”),共产主义时代再次大获全胜。许多受访者对共产主义时期稳定的雇佣(26.2%)、足够的收入(10.6%)、和谐的人际关系(11.9%)、安全感(10.6%)、免费医疗等社会福利(7.5%)等念念不忘。在访谈环节中,21% 的受访者全程使用快乐、有希望等褒义词形容共产党执政期,而全程使用艰难、贫穷、空虚等贬义词的受访者则只有 13.5%。 其次,在描述个人生活中的最佳阶段时,受访者最频繁地提及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1970 年代也被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是波兰战后历史上的黄金时段,但 80 年代却收获了众多恶评。不过,声称自己在 80 年代度过难忘岁月的被访者更倾向于对共产党统治时期留连不舍。有趣的是,受访者对紧接着转型后来临的 90 年代的回忆没有增强或淡化他们对共产主义时代的怀旧情绪。 研究者更重要的发现在于,2000 年代被一些受访者同时视为个人生活史和波兰战后史上最惨淡的时光。而正是这批痛恨 2000 年代的受访者表现出了更为强烈的怀旧情绪。这一结果不仅再次透出波兰人对现实的不满,也揭示了在普通民众针对私人生活和社会现状进行评价时存在相互渗透、彼此投射的形态。 最后,研究者针对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要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发现,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双低的被访者更倾向于表现出对共产主义时代的怀旧情绪。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的《从前慢》引发了多少唏嘘感慨。旧时光自带柔光,似乎总比现世更温润美好一些。而这项研究证实,怀旧之情强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财富。现实越黯淡无光,过往岁月便越是难以割舍。对于声称自己怀念共产主义时代的波兰人而言,他们念兹在兹的或许并非锄头镰刀,而是那些无需感到挫败和失措的好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