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93|回复: 0

父母海外创业娃留祖籍地 三千儿童“洋留守”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2-10-7 07: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恩平牛江镇莲塘村的“洋留守”儿童和他的奶奶。



学校外教正在给“洋留守”儿童指导作业。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父母在海外创业生活,自己却留在祖籍地,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或许已经16岁,但却和8~9岁的孩子一起就读一二年级;他们中大部分人小学毕业后,又要回到大洋彼岸父母生活的国度,帮助父母照看生意;他们,有一个特别的名称——“洋留守”。

江门侨乡恩平是“洋留守”儿童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来自恩平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约3000名“洋留守”儿童从委内瑞拉等南美洲国家回到祖籍地。

“洋留守”儿童调查

海外华人小孩组成“小南美洲”学校

坐落在恩平市城郊的集贤中西英学校,是一所专门供海外回来的孩子就读的私立学校,开设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其中小学部有160名学生。

学校办公室主任郑艳梅称,这160多名学生主要是南美地区华人孩子,生源包括委内瑞拉、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多米尼加等南美国家,就像一个“小南美洲”,其中,来自委内瑞拉的华人孩子占到80%以上。

据介绍,在恩平,这些孩子的老家主要集中在沙湖、牛江等镇,因为历史原因,这些镇许多村子已经形成了移民海外的完整链条。

重视中文教育家长忍痛送儿回老家

“父母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所以许多家长都选择把孩子送回老家。”恩平外事侨务局副局长余卫江介绍,根据恩平掌握的统计数据,目前留守老家的“洋留守”孩子数量在3000人左右,这些孩子之所以回到老家,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家长在委内瑞拉等地从事超市、餐馆等生意,没时间看管孩子。

余卫江称,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美洲一些国家没有中文学校,而华人家长对孩子中文教育比较重视,希望孩子能学些中文,因此送孩子回来。

人物故事

谢岚婷:每天奔走3个年级上课

谢岚婷,16岁,老家恩平沙湖镇。90年代末,爸爸和妈妈离开老家到委内瑞拉,开始创业生涯。在岚婷的记忆力,委内瑞拉的生活都充满着老家的气息:爸妈讲的是恩平话,吃的是中餐粤菜。而让岚婷爸妈忧心的是,委内瑞拉可以学习西班牙语、英语,却没有一间可以学习中文的学校。为了学习中文,岚婷回到恩平。

16岁本应该是高一的年龄,不过对岚婷来说,她的境况却十分特殊:语文上二年级的课程,数学上四年级的课程,英语却上五年级的课程。岚婷说,因为课程安排不一样,她每天都要奔走在3个不同的年级和教室之间学习。

说起以后想不想留在这里,岚婷有些伤感。她说,自己已经长大了,明年可能就要回委内瑞拉了,那样可以帮助爸妈照顾家里超市的生意。

李春仪:喜欢中国文化 最爱历史故事

李春仪,14岁,4岁回到恩平,由爷爷奶奶带大,在老家就读幼儿园和小学,9岁去到委内瑞拉。10岁~12岁期间,她一直在委内瑞拉读书,因为没有中文教学,爸爸又把她送回恩平老家。

从小在恩平长大的春仪各科目水平都很均匀,语文、数学和英语都是五年级。春仪说,她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喜欢古诗词,但最爱历史,家里买得最多的课外书就是历史故事书和漫画书,《三国演义》、《红楼梦》都看过,但更喜欢听他人讲中国古典历史故事。

刘贤达:刚回来一想爸爸妈妈就大哭

刘贤达,今年12岁,老家恩平沙湖镇江洲。5岁那年,因为爸爸妈妈忙于超市生意,没有时间更好地照顾他,便把他从委内瑞拉送回到恩平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读书、生活。

“刚回来的时候,很想爸爸妈妈,没看到他们就大哭。”贤达说,爸爸、妈妈、姐姐都在委内瑞拉,自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了7年,每次想爸爸、妈妈,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想。

贤达说,因为爸妈很忙,所以上网的时间很少,与爸妈的交流,只能通过每周或两周一次的电话联系。(文/图 记者陈杰)
广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4 14: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