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客站片区改造后,道路平坦宽阔,“走这里,比从村里颠来颠去舒坦多了。”王瑞勤说。记者隋得圆 摄 一辆车,没链条一个人,缺条腿过日子,靠拾荒老母亲,不离弃 王瑞勤怕捡来的废品弄坏衣服,总是赤裸着上身,从废品收购站出来才将衣服穿上。 他, 48岁,孝子王瑞勤 她, 81岁,脑血栓老母 一辆破三轮,有脚蹬没链条 □本报记者 祝田园 48岁独腿男子靠捡垃圾奉养81岁老母亲,从彭家庄村到小金庄,四处留下他一步一挪的足迹。他的动人事迹曾经感动许多人,六年前,他曾被某机构评为“山东当代十大孝子”。然而今天,他和母亲的生活依然十分窘迫。5月22日,记者走进济南段店镇彭家庄村,采访了王瑞勤的生活点滴。 【市民反映】 一步一挪,独腿男骑三轮带母亲捡垃圾 22日上午10:00多,市民周先生致电本报,称小金庄小学北200米处,一位只有一条腿的男子用三轮车拉着自己的老母亲沿途捡拾垃圾,这一幕令很多过路群众为之动容。 约半小时后,记者在周先生的指引下,找到了正在废品收购站卖废品的独腿男子和他的母亲。老太太坐在三轮车斗里的一堆破棉被和塑料袋中间,用掉光牙的嘴咂着半个苹果,儿子在车前面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外挪动。 “刚才他车上满是各种垃圾,水泥袋子、矿泉水瓶子多得把老太太遮盖住了,只露着头在外面,”周先生怀抱小孩说道,“看着他一条腿蹬三轮车,真让人心酸,左后轮的车胎没气了,我还想过去帮他给车胎打气,结果发现车胎已经爆了。” 正当记者采访时,一位过路的老妇见此情景,心生怜悯,当即给坐在车斗里的老太太塞了两张10元钱。起初,坐在车斗里的老太太一再推让,但过路的老妇执意让她收下:“拿着这钱去买点喜欢吃的东西吧,钱不多,收下吧。” 【现场打探】 6年前获评孝子,6年后生活依然困顿 记者采访获悉,眼前这个相貌平平甚至可能遭人厌弃的独腿男子曾是新闻人物。此人名叫王瑞勤,段店镇彭家庄村人,今年48岁,母亲81岁高龄,目前母子两人相依为命。 2006年1月,王瑞勤获评“中信银行杯——— 山东当代十大孝子”之一。“当时,中信银行给我发了孝子碑,槐荫区人民政府的领导给了我2000元奖金,还有部门给我免费做了个假肢。”提起这些,王瑞勤的话语中透出一股淡淡的自豪。 然而,六年过去,母子俩的生活依然困顿。 据他讲,彭家庄村几年前拆迁时的占地补偿款今年1月才开始补发,“现在发了4个月,我和我妈每个月领1000元,到工人医院那边的浦发银行去领”。 据了解,他和母亲现在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卖废品。“现在废品不好收了,在路上很难捡到好卖的东西,一个月才赚一两百块钱”。小金庄废品回收站的老板也称,王瑞勤几乎每周来一次,每次卖40多元钱。“收来的东西杂七杂八,还有旧鞋子什么的,有的物品我们都不好出手,但看他可怜,他收的废品我们几乎都要。”“村里规定,年满50岁的,每月给60元(补助),我还差两年才能领。”王瑞勤说,而他的母亲一个月仅能从村中领100元养老补助。 因为收入实在微薄,王瑞勤也曾在旧村改造时向居委会申请过低保金,但得到的答复是:“要了安置房就不能再申请低保。” 【家庭探访】 一室一厅堆满废品,显像管电视是唯一电器 22日中午12:30,记者跟随王瑞勤母子来到兴福佳苑他们的家。 在这套一室一厅的家里,堆满了王瑞勤从小区附近收来的废品。在这个没有一丝装修痕迹的家里,唯一像样的东西就是一台价值几百元的显像管彩电。 在进门前,王瑞勤先从家里推出一辆轮椅车,瘦弱的他将仅剩一半的残腿支住轮椅的车轮,使了半天劲儿才将母亲从车斗里搬到轮椅上,然后锁住三轮车,将母亲推进房间。随后,他又将母亲搬到床上休息。完成这些动作,他显得很吃力。“我母亲前几年得过脑血栓,后来就不会走路了,说话也不清楚。”王瑞勤也吐字不清、断断续续地说着。 王瑞勤接着给记者展示了几样宝贝。他从床下橱柜里取出一条假肢、一件干净的黄色T恤、一条长裤和一双运动鞋,边穿戴边告诉记者,这条假肢他一直舍不得用,邻居送的黄色T恤衫也舍不得穿。 【街坊说法】 他家曾经人丁兴旺,生活磨难没让他丢失希望 “他父亲在世时,家里还挺兴旺的。”在王瑞勤所在的楼门口,记者遇到了楼上邻居彭大爷。他告诉记者,自己是看着王瑞勤长大的,“他的爷爷和父亲是好几十年前从临清跟着国民党旧部来济南的,那时他家人挺多,他爷爷和父亲在这边做点小生意,卖过油条,做得还不错,可谁知后来就过成这样了”。“20多年前,人家给他介绍了对象,结果刚结婚没多久两人吵架很厉害,他跑到火车轨道上,自己的腿被压断了。他截肢出院后,对象就跟他离了婚。”彭大爷望着王瑞勤,说话时连声叹息。 另据了解,他的哥哥死于非命,弟弟因与妻子吵架喝农药自杀,父亲因痛失爱子久病不治撒手人寰。“在我们这个小区里,没有比他家更穷更惨的了,家里遭遇这么多不幸还能活得这么坚强,对生病的母亲还这么照顾,真是不容易。”提起他,附近一些熟悉他的人啧啧称赞道。 他的三轮车没有链条,只能这样一步一步地蹬着载母亲回家。 【心中不解】 王瑞勤质疑村居“安置房和吃低保二选一政策”: “拆迁后要房子,就不能领低保?” 如果按照一个月卖4次废品,每次收入40元计算,王瑞勤一个月卖废品的收入约在160元至200元之间。再加上其母亲每月从居委会领的100元养老补助,他们家的月收入应该不足300元。收入这么低,为何不申请低保?王瑞勤说,他也曾在旧村改造时向居委会申请过,但得到的答复是:“要么领安置房,要么办低保,只能从中选一种。” “俺不明白,当时拆迁安置时每家每户分房子都有份,为啥俺想领低保就得不要安置房呢?”王瑞勤对此颇为疑惑不解。 22日下午,记者致电济南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据工作人员于女士介绍,低保按家庭来申请,计算低保补贴额有城市和农村户口之分。城市户口的居民,申请低保的基本条件是“每人月收入低于450元”;农村户口的居民,申请低保的基本条件为“每人年收入低于2300元”。 “低保金是‘吃补差’的,用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低保金额标准减去现有收入,就是应该补贴的差额。”于女士说,“像王瑞勤家这种情况,就符合申请低保的要求。”听到“拆迁安置房和低保金二者择一”的理论后,于女士表示十分不解:“分安置房和申请低保金是两码事,怎么还能混到一起呢?” 三轮车有脚蹬没链条,蹬一下地挪动仅半米 【记者手记】 从小金庄到兴福佳苑,记者一行驱车仅需不到10分钟,而王瑞勤骑三轮车却用了足有40分钟。 记者注意到,王瑞勤一步一挪,每蹬一下地,车子仅前行不足半米。记者看王瑞勤走得艰难,本想帮他骑三轮车回家,却发现这辆三轮车有脚蹬没链条,只能蹬着地前进。 来到兴福佳苑时,记者吃了一惊,因为这个小区从外观看跟高档小区别无二致:楼层低的18层,高的30层,装修现代,绿化精美,环境幽雅。如果不是王瑞勤带记者前往,很难想象眼前这对衣衫褴褛的母子会住在这样一个气派的小区。 记者从小区门口买了雪糕送给王瑞勤母子。接过雪糕后,王瑞勤先递到母亲手中。看母亲吃得满嘴都是,他又爱怜地亲自喂母亲吃。 早在七年前,王瑞勤还琢磨着娶个善良体贴的媳妇,照顾他和母亲的生活,可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年近50岁、几乎一穷二白的他已经不再有这样的奢望。 王瑞勤说,他现在住的是母亲的房子,自己日后兴许还能分到一套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但目前最缺乏的还是稳定的生活来源,每次交水电费时都让他倍感头疼。 记者注意到,在王瑞勤母亲的家里,墙上贴着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伟人照。他说,看着墙上这些画,心里就感觉踏实了。 记者从邻居口中得知,王瑞勤每次捡废品攒下点钱,就给母亲买点好东西,虽然花钱不多,但儿子的一片孝心全部包含在里面了。 从兴福佳苑回单位的路上,王瑞勤照料母亲的场景不停在记者脑海中闪现,凝望母亲时那温柔的眼神也一次次打动着记者的心灵。 记者反复思索着:命运多舛的兄弟,我们该怎样帮助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