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7|回复: 0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2-4-16 08: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
—— 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月12日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
葛优: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
我有“怂样”



《新周刊》: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
葛优: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
《新周刊》: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1”、“非诚2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个怂吧,不是真怂,有时候是很机智地装怂。 葛优:对对,哈哈。我有,我有这怂样。哈哈。我怂,真的,我人真的怂。 《新周刊》:感情戏,你把握得特别准。 葛优:这个,有时候特逗,演着演着到后边,你怎么来都对了。比如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有一场戏是在姐姐床前说,说说哭了。那场戏我就一直琢磨它的准确度。在一个学校里,我是一直准备要哭,又怕我哭完以后吧,到戏里又不对了。弄得我这叫一难受!这种戏特别多。“赵孤”我受了程婴的一洗礼,经常被感动。情感的戏只要找准了就特容易,而且是真的。那天我跟别人说,我这辈子哭全跟电影里哭了,我生活还是比较能忍的。 《新周刊》:哭戏好演还是笑戏好演? 葛优:我这人懒,没太去总结。演员嘛,有个演字,都是在演。但是老说“演得不像演的”。你说喜剧啊,我那天举这么一个例子,喜剧如果剧场里没有笑声那可能就不成功,悲剧如果现场没有哭声,那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所以说喜剧得有一个尺度。演喜剧不是自己笑。而你演悲剧,不是说我沉着脸,不流眼泪,说这悲剧就一定能演好。这个东西我还真得琢磨琢磨,还没能说得特清楚,但是我感觉喜剧难点儿。嗯,也不大准确,凯爷一听,怎么着,我这容易演? 演得好不如剪得好 《新周刊》:如果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哪部片子,哪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特殊的节点? 葛优:这个可以很快就告诉你,《编辑部的故事》是一个槛。其实之前还一个最早的电影,《顽主》。这个槛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它可能我拍不了《编辑部的故事》。所以说得感谢米家山,他当时怎么就选了我呢。当时冯小刚是先看了《顽主》,后就推荐我演《编辑部的故事》,因为都是王朔的。演了“编辑部”以后,可能人家就让你演《大撒把》。《大撒把》是得了金鸡奖,然后就是《活着》。《霸王别姬》其实没我什么动静,之后就是贺岁片了。 《新周刊》:但此前大家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贺岁片男一号。大家在接受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两个印象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更期待。 葛优:我自己感觉还好,没觉得特别难拿捏,因为导演老说,你别演,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我觉得这个小人物呢,跟我演过的一些戏,可能有些接近。还有就是长相是不是也接近?真说我这长相啊——现在当然难说了——扔在人堆,也就是在那儿待着的一个人。 《新周刊》:程婴是不是在你以往角色里悲剧性最强的一个角色? 葛优:其实不是。我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活着》。因为这个戏跟《活着》的悲剧因素、沉重的东西是差不多。程婴的内心过程比较难咂摸,所以费劲些。我跟凯爷说,好多戏是你演的,演员在电影里演了一堆素材,导演把它弄到一起才成了戏。这可能也不是我说的,别人可能用过这说法。你演一堆东西,经过剪辑就能是天壤之别。导演说你什么都别想,你给我乐就行,演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乐一个,为什么乐你别管。我是说得极端,演员是可以这么演戏的,导演是可以这么导戏的。 《新周刊》:作为一个影帝,今年这三部戏里你这种“被演”的情形多么? 葛优:有,《赵氏孤儿》里有一个特别吃惊的镜头。是屠岸贾摔孩子、士兵把“海青”捅死以后,我有一个镜头,是个有点高速的回头,咔嚓一摔、一捅,我一个镜头是往那边看。原来那个镜头不是在那的,是在之前。凯歌给剪到那儿了。我当时觉得牛逼,这个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我更会演戏了可能。其实你根本演不出来。这个时候你怎么演,镜头对着你,死了一孩子,还没缓过来呢,刚要拔剑,就被士兵捅死了。可能演出来以后就显得倒假了。后来他们也说,说您这个说得太谦虚了,但是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专访葛优 我顶多还能演十年 ——“葛优,你从来没什么绯闻,奇怪啊。” —— “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藏得深。” “清醒,清醒,应该清醒。”在被问及听了这么多年赞扬你没腻味么,葛优一本正经地回应,仿佛庭审一般。 葛影帝“外强中干”、虚而不弱。说自个儿“其实我做的还不够。我现在有的时候还不够静,有时人倒反而安静不下来,好像有好多事儿”。葛优琢磨的样子像是犯浑、找抽,他接受采访的表情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对于媒体与公众对他的评价,葛优连声点头:“在乎!但不是在乎到某种看了以后就怎么着了似的。”他认为他们都懂自己,“有的比我还说得好、说得准,有的分析得还挺透的”。 11月12日晚,一个怂怂的、说话不紧不慢其实还有点结巴的葛优坐在我们面前。 我和凯歌聊得最长 《新周刊》:你今年一年拍了三部戏,年底就是你的“个人影展”了。 葛优:赶上了。三部戏整整一年。去年的9月下旬在“子弹飞”开的机,中间拍了《赵氏孤儿》,又是《非诚勿扰2》。今年10月3号,在北京,“非诚2”停机。小刚这戏是最早定的,“子弹飞”这个戏呢,是最开始拍的,《赵氏孤儿》是在中间,是在这两个戏都有了之后才出现的。 《新周刊》:你跟这三个导演合作拍戏过程中,哪个导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葛优:应该是姜文。老在一起住,在广州4个月。但是凯歌,我们不住在一起,除了拍戏现场平时见不到。但聊的时间,好像凯歌长。比如凯歌,之前已经18年没见了。第一次合作的《霸王别姬》,中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这次再见他的印象,我现在还有。我们其实就约在他工作室见,约的是3点钟,我进屋,“凯爷”在一张桌子的顶头坐着等我,有点正襟危坐的意思,感觉兴高采烈,要说一件大事。那天就说了两个多小时,剧本没看到。他口述了《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得特别生动。 《新周刊》:是他的讲述本身打动了你? 葛优:讲述。他讲述这个剧本就已经打动了我。还有凯爷做事那感觉,你说形式也好,还是说他那阵势也好,有一个什么词叫什么?气场。他往那儿一坐,让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当年《霸王别姬》只有十天时间,超不过半个月。那天我跟人回忆也说,头几场戏凯爷特别高兴。比如有场戏是在一小屋里,进屋以后,我把衣服扒了,坐在那儿跟张丰毅说:“喝点花酒去。”我记得拍完以后,凯爷就说:“有点意思了。”我呢,还特重视拍戏这前几脚。如果不行,我就会不自信。 《新周刊》:这是你18年前的状态?现在还会这样么? 葛优:现在我还是一样,每个都是。有的呢,可能导演会安排先拍一些不是特别重的戏,这回其实也是。“赵孤”最早的戏是在桌子那弄完药后,过去给人配药,然后又拿尿布。这么一段戏,也“遭到”凯爷的表扬,确实给我很大自信。他老说“接地气”。其实他启发你的时候只说:演一个父亲、演一个男人,没说别的。演父亲很具体,会容易一些,你说演“这个人”,就不知道怎么演了。 我有“怂样” 《新周刊》:凯爷说过:“葛大爷”是中国男演员里面肢体语言最有戏的人。 葛优:其实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对形体是特别不自信的。从那个桌上弄完药以后,往里屋走一撩帘子的那个,他说你现在的感觉是很幸福,要跟后面有差距,现在要有幸福感。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呢?就那么几步,也没有多么刻意地去找这个形体。人高兴的时候容易抬头挺胸。人郁闷的时候一定是垂着的。就用了抬起来,挺一点的,没什么。可能凯爷觉得我这两下合了幸福感这“辙”了。 《新周刊》:其实我是喜欢你身上那股“怂”样。那
(采访说这个演得好,不是剪得更好么?凯爷这次特别相信观众,留白,让观众帮他去演戏,去填补。 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 《新周刊》:这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怎么想? 葛优:有没有眼袋了,肤色怎么样,健康程度,看有没有血色啊,脸是不是干啊,也就看看这个。当演员的时候是经常要照的,服装不一样,换上看一看像不像。但是到后来都不看了,已经觉得就是了。 《新周刊》:如果说,演戏没有突破是否意味着是在重复自己呢? 葛优:其实有好多贺岁的不就是,人物也都差不多。也不能说重复,毕竟每一个贺岁片的故事都不一样,但这人物性格上多少粘点儿。“非诚1”、“非诚2”肯定是一样的。你再往前数,《夜宴》不一样,但是那个没什么动静。再就是《天下无贼》。我说的是幽默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差不多。但是我本人,往下走不会什么戏都接的,反而要挑点儿了。 《新周刊》:“赵孤”之前,你还说过几乎不碰历史题材的。“赵孤”之后,你的原则会有变化么? 葛优:其实说古装戏不接,你看我都说了以后又接了两个。《夜宴》特别简单,就是没演过皇上。这个呢就是三个有名,名剧、名人、名导,就是因为这个来的。对自己的要求确实高了。其实顶多还能演十年,演什么就得合适了。 《新周刊》:人一辈子都要过好几关,包括名、利、权力、女人,你觉得这些关都过了么? 葛优:过了,已经平稳了。说什么“赵孤会拿遍所有影帝”,我说这肯定是害我呢,这话说出来害人,我还真不是冲着影帝去拍这戏的。我得过奖,都不是事先想好得奖的。再一个呢,得奖这事,高帽子在别人手里,你还真是没辙。 《新周刊》: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表演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 葛优:有时候一遇见总结的事,就特别难。演还是一定要演的,毕竟是“演员”嘛。那天我还跟黄晓明说,现在就应该学习怎么不演——这说得不准,应该说“演得不像演的”。 (采访胡赳赳、张凌凌)/胡赳赳、张凌凌)

新周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5 03: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