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59|回复: 0

“拆迁富翁”变一贫如洗 呼唤管理智慧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2-4-11 00: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4月8日黑龙江媒体报道,随着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哈尔滨市周边部分村镇农民的房屋、耕地被拆迁和征占。他们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得到巨额补偿,几乎一夜之间都成了百万富翁。报道说,大笔补偿款到手后,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一部分人因挥霍无度,变得一贫如洗,不少“拆迁富翁”面临返贫的危险。

从各级政府到媒体舆论,在对待农民土地被征用问题上,更多关注的是补偿标准是否合理,是否准时足额发放等,而较少关心失地农民拿到这些钱后怎么花、用到哪,今后靠什么过日子。哈尔滨不少“拆迁富翁”面临的返贫危险,在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当补偿款花完后,失地农民依靠什么生活?

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不够广、保险层次不够高的现状下,农民土地具备两个功能,一个是保障功能,一个是生活功能。农民失去土地,不管补偿多少钱,都意味着将失去保障。如果失地农民的补偿金没有用在新项目或者生产上,而是斗富比奢、坐吃山空,这些钱可能会很快付诸东流。这不仅会造成“拆迁富翁”返贫,更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引导这些“拆迁富翁”用好补偿金,使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和服务水平。

在解决思路上,福建省厦门市自2005年起推行的失地农民“金包银”工程值得借鉴。所谓“金包银”,就是在工业区开发、旧村改造征地过程中,统一规划建设“底层店面、上部公寓”的商业用房(金边),然后逐步对旧村内部进行规范化配套改造(银里),使农民获得新收入来源。这样做的可取之处在于,不仅使失地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保障,而且让农民公平享受到了旧村改造的好处,引导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笔者认为,各地政府在对待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上,除了加强消费观念引导外,还应当探索实行多层次的补偿方式,给失地农民的今后生活“托底”。

从根本上讲,让农民持久合理地分享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增值的收益,才能真正化解“拆迁富翁”返贫的危机。比如,实行置换地安置,给予被征地农民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土地。这样,对一些以耕种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农民来说,仍旧可以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实行留地安置,将部分被征收土地给农民兴办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或引导农民以土地形式入股;实行社会保险安置,将失地农民转为城市居民,加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由社会保险来承担农民的养老问题。与此同时,要加快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徐 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5 0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