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29|回复: 8

到哪里寻回“中国大学精神”?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6-10-25 03: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每一年高考过后,各个大学的报考总是受到格外热切的关注,一反往年北大清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势,许多高分考生甚至高考状元纷纷选择投进香港高校的怀抱。与此同时,质疑北大清华的哈佛大教授丘成桐也是数出惊语,还有人高呼“世上已无蔡元培”,更有骇人之语“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在网上广为流传,这些, 不能不让人反思中国大学现有的大学精神和教育理念。
  
  凡是对中国近代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时至今天,就中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来说,蔡元培依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先生一生奔走于教育与革命之间,兼有多种身份,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亦是几届民国政府的高官,同时还是一位哲学家。然而,蔡元培首先是一位教育家,一位真正的教育家。蔡元培所在的那个动荡年代,是中国教育传统与西方教育思想发生剧烈冲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蔡元培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精神,他提出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奠定了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
  
  遥想当年,我们也曾有过昙花一现的大学盛景,八十年代的校园风景里,那种旺盛的求知欲,浪漫的青春气息,以及接二连三的“诗歌热”、“哲学热”、“文化热”统统在九十年代的经济大潮冲击下烟消云散。
  
  而今,我们看到的是,大学精神已被实用主义侵蚀得伤痕累累,大学已沦为许多人现实生活的工具,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很大程度上蜕变成了一群讨生活的高级市井,大学里常常是行政支配学术,连一直被默认为我国教育象征的北大清华也难以幸免,如此这般,中国大学的文化精神将从何谈起,大学怎能不变得工具化、手段化、官僚化,?
  
  在大学里,学生们往往不是想着如何完善自己,而是乐此不疲地进行无聊的攀比和玩乐,在就业压力空前增大的社会条件下,本来就越来越“务实”的年轻人还有几个愿意去固守学院里那张落寞的书桌?而大师级的教授越来越少,大学里越来越多的却是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
  
  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世上已无蔡元培!然而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我们该怎么面对今天中国的大学改革?
  
  邓小平说过,中国的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的失误。而教育改革的失误就误在将教育变成灌输固定知识的过程,而大学仅仅用于指代贩卖毕业证的机关。教育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在学费的高度攀升,其制度与潜规则却让老师学生们叫苦不迭--把学子们送进大学的教师们长年累月做着累比牛马的工作,还要面对比自己活得更好的低学历非知识分子时的自尊流失,学生们一边听着老师们的安慰“进了大学就可以好好玩了”,一边在书山题海里折腾。由此引发的考试经济的不断发展,烘托着中国教育可耻的繁荣,同时导致进入大学后的学生往往浮躁松懈,不能形成很好的大学学风,进而影响到整个大学的教学质量。
  
  然而真正进了大学的学生,又有多少对自己的能力有真正的了解,又有多少能在学校繁复而苛刻的条例规章里探求出容许自己能力自由发挥的空间?写作《大学重建》与《文化立国》两部书的姚国华先生痛言道:“中国的大学彻底变成了打工仔岗前培训机构。”
  
  在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素的市场经济时代,学生们从中学就被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更是以“是否好就业”为标尺,那些既刺激不了消费,又拉动不了内需的基础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被理所当然地冷落,大学校园里的年轻学子们考虑的不再是学识修养的和人格的完善,而是怎样学好外语、计算机和一门专业技术,为将来的出国、就业等等最现实的问题做最实际的打算。面对自己已近荒漠的精神世界很少人再向其投去哪怕茫然的一瞥。
  
  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理科;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要学会思维,第三是学习知识和技能;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一打就垮;没有人文,不打自垮。想到前段时间回家坐火车碰到的一个山东人说的话,他是这样说的:“我不管什么国家民族,也不管什么外国侵略,我只知道我现在有老婆孩子要养,谁给我的钱多我为谁干!”.虽也是个别现象,但可以想象,现在的某些国人(已经不在少数)的精神状态,已经没有信仰,也没有理念了。
  
  其实大学不应是孤立的大学而应是社会的一部分,一个时代的大学学风,从本质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而综观中外,“兼容并蓄、学术自由”的气息,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我个人非常喜欢梁启超为清华书写的大学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我们今天有无数的人喊,中国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可是,当大学的灵魂也变得空洞而浮躁,谁能把梦想的光芒照进现实,当我们的大学精神迷失甚至耗散在物质与欲望的边缘,我们到哪里才能把他们找回来
发表于 2006-10-25 03: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不过字太晃眼,请换颜色,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04: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颜色改了,现在该ok了吧,楼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16: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邓小平说过,中国的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的失误。而教育改革的失误就误在将教育变成灌输固定知识的过程,而大学仅仅用于指代贩卖毕业证的机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6 06: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立国之本,发展之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 15: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大学就是个垃圾场,出产废物,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05: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1 00: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中国大学教育到了该反思之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1 00: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及中国大学精神,不少人无视历史地认为它纯是西方大学精神的传承.现今中国大学发展正面对一个十分关键的十字路口,要么跟潮随流;要么觉醒其自主意识。选择前者,就只需一味模仿、引进,不思任何创新;选择后者,就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自主意识,就必须开拓创新,这种创新无疑要以历史为前提和基础,这种历史当然是全人类的,其中又必然少不了中国大学的历史,尤其是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4 2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