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94|回复: 0

80后海归的悲哀:求职越来越难 巨资留洋却变“海待”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1-3-11 07: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80后小伙“卡宴”到澳洲留学,6年花费60多万元,但去年回国后工作却无着落,待业至今。从昔日人人羡慕的“海归”到如今的“海待”,“卡宴”的经历似乎让人无法理解。大河报记者发现,“卡宴”的经历并非个例,不少80后海归感觉求职越来越难,而这和部分海归所学专业在国内过剩,且国内人才需求日趋理性有关。对此,专家认为,出国留学也要认真筛选专业,注重实践,切莫认为有了“洋文凭”就能在国内吃香。
无奈:60多万留学6年 回国后一直待业
“在澳大利亚留学了6年,花了60多万元人民币,结果回来后还是成了一名待业青年。”通过网络聊天,郑州市民“卡宴”向大河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今年24岁的“卡宴”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家中经商。2003年,他上完高二后留学澳洲。2010年上半年,他回到国内,待业至今。
说起当年出国的原因,他说,一是家里能出得起这个费用,二是眼瞅自己的成绩无法考入国内一流大学,“我出国,其实是对当时状况的逃避”。
随后,“卡宴”通过一系列的国外学习生活,最终进入悉尼某大学学习生物医学工程。“出国时就有‘拿到国外高学历,回国好就业’的想法,直到进入大学,我心里才踏实点,觉得回国立马就会成为抢手人才了。”
2010年上半年,不愿移民的“卡宴”回到国内。“所有亲戚朋友都热情欢迎我回国,言语中流露出极大的羡慕和期待,认为我必然‘一步登天’。”“卡宴”说。
令“卡宴”没有想到的是,回国一年,他始终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去省内外多家企业应聘,经历过数十次面试,却发现自己比国内名牌大学一样学历的学生难找工作,招聘单位对我们的学历存在质疑,除非是‘哈耶牛剑’等名校毕业的。”
“高职位看不上我,低职位我看不上。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外语,我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优势。”成为“海待”的“卡宴”直言自己现在状态很不好,老是闷闷不乐。“留学时的花费毕竟不是小数目,什么时候我才能证明给家人和自己看,这些钱没白花啊?”
调查:海归感觉回国后“几乎没有优越感”
一家人才招聘网站的调查显示,“海归变海待”的现象并非个例。该网站针对华中地区人才市场分析,目前海归人才已经出现了饱和,部分专业甚至是供过于求。早在2008年初,国内市场上部分专业就已经出现了海归过剩的现象。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在2005年前后,国内出现了一波出国留学潮,目前的海归大部分来源于此。
大河报记者选取了10名80后海归(不含“卡宴”)进行调查,从他们对12个相同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出现共性的有几个方面——“出国是为了能更好地就业”、“几乎都在国外辛苦地打过工”、“自律性、自制力、自信感有所加强”和“除对语言有自信外,回国后几乎没有优越感”。
这10人中,除两人回国即顺利入职外,其余8人均经过至少4个月的辛苦求职才上岗,其中5人表示对工作、职位及薪金不满意。
英国某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24岁的“点点”说:“我刚回来时,眼光瞄的尽是全球500强企业,但一封封求职信都打了水漂,500强企业都说要有经验的。而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说,情愿用薪酬相对较低的‘国产人才’。”
“点点”说,自己留学时每年花销将近20万元,结果回来找了个月薪才两三千的工作,职位也不好,要在一线工作,“和当初的设想相去甚远”。
原因:竞争激烈、期望值太高、定位不准
作为家长,海归“Bill”的母亲刘女士称,她多次陪同儿子去应聘后总结了一下“海归成海待”的原因:“首先,海归群体的人数太多,竞争自然激烈。其次,企业引进海归都是看中了他们的海外从业、管理经验或是掌握的高端技术,但事实是,这些80后海归不少都是刚从学校毕业,除了打过零工外没什么从业经验。还有就是,我们做家长的和孩子自己,都希望能尽快见到‘回头钱’,好把这么多的留学投资挣回来,自然对薪金有高要求,企业却不愿意满足。”
此外,刘女士认为,国内大学毕业的孩子英语水平已普遍提高,海归的语言优势并不明显,“海归头顶的光环已几乎没有了”。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一批海归的成功让很多人羡慕,也成为后来众多留学生效仿的对象。采访中,这10名海归直言,出国的最大原因和理想,就是期望能回国找到好工作。因此,这种被形容为“镀金”的留学热,使众多学子选择了在国外完成本科或者研究生学业。
在一些80后海归看来,甭管学啥,只要去国外学几年,就能像海归前辈那样,轻而易举地在国内找到高薪工作,这种盲目的自信和没有目的性的学习,被不少80后“海待”反思时屡屡提及。
对此,河南教育学院杨少伟教授认为,海归就业期望值太高、自我定位不准,再加上这几年海归越来越多、“洋文凭”越来越没有吸引力等,是造成海归求职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有部分富家海归,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文凭,没学到真才实学,回国后自然不会受待见。这也是国内企业单位理性对待海外留学人才的标志,由过去的唯洋文凭至上,变得更尊重真才实学。
成功应聘者对自己要有明确规划
并非所有海归都成为“海待”。海归“咖啡”在国内读完大三时,选择了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继续攻读自己的老专业———自动化控制。一年的本科课程结束后,考虑到在日本待的时间较少,知识储备和实操能力还不够,“咖啡”选择了留在日本继续攻读硕士。
“我有坚定的信念,一定要在这里把自己充满电。”在读研期间,“咖啡”除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工作机会。“咖啡”对自己的选择目标非常清楚:要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公司要在中国有分公司。“这样的岗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跨文化交流的优势,毕业后还可能被正式录用,关键是能派回中国工作。”
随后,“咖啡”通过网络、朋友等渠道,时刻留心招聘消息。就在她临近硕士毕业时,正好碰到一家专业对口的大型公司的中国事业部招人。通过5层严格的笔试及面试,“咖啡”最终应聘成功。
在日本,技术人员毕业后办理就业签证比较容易,所以毕业后,24岁的“咖啡”在日本又工作了近两年。2010年年底,“咖啡”所在的公司准备在中国扩大投资,于是公司总部派她到上海培训新人。现在,有着高职高薪的“咖啡”称,自己的幸福指数很高,“因为我的每一步成长和进步,都在我的计划之中”。
“如果能在国外认真学习,自律、自信,留学生活确实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经历。”在调查中,所有受访者都坚定地表达出这种想法。“应该出国前就对自己的专业、将来的职业等有十分明确的规划。不能单纯地认为只要出国了,回来就能有好工作、有高收入,这样很容易在留学期间变得迷惘甚至是放纵。”
已在国内某银行谋得高职高薪工作的海归“David”告诉记者,他的经验是:留学能使人获得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人具备成才的可能性。留学期间的各种经历更重要,国际化人才应当具有全球视野、全球胸怀,具有跟国际对接、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适应在国外生存和发展,即跨文化的生存能力。“这些能力的掌握,都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David”称,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够发挥自身优点,改正或者规避缺点。“海归回国后,首先是要熟悉环境,找好定位,起点不要太高,但要有远大的目标。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能力,还要摆正心态,努力提高心理素质。”
什么样的海归有饭吃?
一、选择贴近民生的服务业有饭吃
目前留学生专业扎堆的现象比较严重。精算师这类贴近民生、从事服务性行业的海归人才相对短缺。
二、注重专业实践的海归有饭吃
国内就业单位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而目前的跨境教育中,有对口专业实践经验的海归还不多。
三、帮企业省钱省力的海归有饭吃
海归受青睐,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帮企业省钱省力,提高效益。这正是市场经济下企业最为迫切需要的。

环球网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6 17: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