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电影《明天会更好》
波兰最优秀、最具个人魅力的女导演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Dorata Kedzierzawska)在东欧后共产主义电影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从1991年处女作《恶魔》开始,她就偏爱探讨儿童心理的题材电影,作品始终关注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群,贫穷而弱小的女人和孩子的命运。
她去年的新作《明天会更好》,是与日本合作拍摄的一部儿童电影,叙述3名无家可归的俄罗斯流浪儿,试图靠机智越过边界,期望到波兰追寻更好的生活。该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但这位波兰女导演并不清楚真实故事中的男孩的详细背景。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孩子努力尝试改变自己的生命,这份勇气和胆识最具珍贵价值,因为他们展现了被人们遗忘的想象力、意志力和生命力。
都市富少年的《自杀房间》
另一位波兰电影导演简·科马萨(Jan Komasa)的作品《自杀房间》则反映波兰大城市中的生活。该片中的主角是一名受到父母溺爱的华沙少年多明尼克(Dominik),他的父母事业有成,送他上精英学校,让他过优渥的生活,却没有时间关心他。多明尼克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懂得读书求好成绩,却没有沟通能力。
因此,当同学在网上激烈批评他时,他自己无力面对,只能往虚拟世界逃。他陷入一个自杀者的聊天室里,最后成了危险游戏的牺牲者。多明尼克的悲剧反映了波兰上层社会的现象。
纪录片《媒人市长》
擅长拍摄纪录片的导演艾丽可·赫尼科娃(Erika Hnikova),再度以一部纪录片令人惊艳。在《媒人市长》中,赫尼科娃以诙谐方式,并带点反讽意味地呈现一名以前担任将军的市长,来到小城之后,不改军人作风,以市长身份干涉市民的私人生活。他要求30岁以上的未婚男女结婚,举办宴会来撮合他们,甚至时常透过扬声器广播来提醒单身年轻人,每个人年迈时都需要个伴侣。
在幽默的背后,却深藏严肃意涵。该片清楚的呈现旧时期如何对一名现代市长造成影响,片中这位市长不仅把共产时期使用的发声设备拿来执行自己的意图,同时满脑子大国沙文主义思想。共产世界虽然垮台已久,但这些人却未能及时调整心态面对新的世界。
作者:Silke Bartlick 编译:倩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