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70|回复: 1

春节,海外华人为何恐归?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1-2-10 07: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据星岛环球网讯,英国BBC英伦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春节,为何恐归?》,作者为80后旅英自由撰稿人西楠。文章摘编如下:

  这两天我很纠结,想起咱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美德,大过年的(华人春节)哪怕硬挺着气节不愿照春晚画瓢歌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身为码字大军的一员,也起码该写篇文章应应景吧?这样一来便有些棘手:我究竟是该戴张面具作甜蜜状,写下一堆你早已看腻的吉祥话,还是快人快语、讲几句实话,多少也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好吧,我又要三俗的拿“恋爱”来譬喻“祖国”了。我曾在某篇专栏中动情写道:游子惦念祖国,在某种程度上大概类似人们怀念初恋。但你知道,许多人根本没那魄力跟初恋结婚。守在一个安全的距离里,皱眉暗暗数落现任的种种不是,顺带意淫一番初恋当年的青春逼人以安慰自己目前的中年危机,何其美好。非要一个冲动撺掇着旧情复燃,可真得听听那个笑话了——“七夕夜,月如钩,二人重逢,他激动不已。她目含情,半晌只幽幽问他:你听说过安利吗?”

  当我自鸣得意的把以上寓言故事讲完,友A便作惊呼状:“唉呀可不敢这么说,我跟家里说今年公司项目紧,没法儿回国过年了,老祖宗直在电话里骂我忘本,一个劲儿逼问我‘还是不是中国人’了!”我脑门上当即默默划下三条隐形杠,又见B一脸痛心疾首:“要不是亲戚朋友逼的,我又怎会这样恐惧回国过年?你想,表弟要名表,表妹要时装,岳父岳母要现金,还得搭上一堆红包……天,他们是不是以为在国外工作就是抢银行啊?”C忧伤的喃喃:“要用钱都能解决就好了……我跟你说,他家在天津,我家在上海,他老家在西安,我老家在福建。回去一共十几天,整个中国都得转个遍,哪怕钱给了人没到,也是落个光出力不用心!”

  瞧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海派怨妇怨夫都咋产生的?我能说什么?看到这一派乱象,只得识时务的发扬善解人意的优点,做出一副自家万事大吉的模样,假扮知心姐姐道:“唉呀,你们就和家里多多沟通嘛……”话未毕,众人愈加惊恐,仿佛我正在说着的是个极其可怖的故事。唯有C冲我面露宽容而诡异的一笑:“你太年轻了,这种事情哪能摊开来讲嘛。”

  我有些疑惑:这其中的casual mechanism(原因机制)莫不是孔老先生口中“长幼尊卑”、“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因而无法平等交流对话?它还有个又名,叫“传统文化”。有网友犀利总结:封建迷信但凡一条道走到黑,就成了传统文化。本着辩证唯物主义之精神,我觉得一口就否定以上网友观点多少显得气量太小。

  再不然,你也可以把这故土哇文化哇统统比作许多留学生大概都经历过的“远距离恋爱”——我们在遥远的地方天天给自己洗脑,美化、加深对彼此的情感,一见面、细端详,顿时傻了眼:原来爱上的不过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呀。新时代早已教导我们:距离很难产生美,只会产生小三儿。放在海外华人身上,大概就是种既非中、也非英的第三类文化啰?唉,你也别指责咱“道德感薄弱”或是“对祖国伪善”啦,我们只是环境的产物罢了。

  我说,打算各种爱国主义教育的朋友还是绕道吧,其实我特想善意的问一句:多多思考并解决:是啥挡住了海外华人回家的脚步,是不是比扣上“不爱国、不孝顺、不尊重传统文化”的高帽子更有意义?
发表于 2011-2-10 19: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6 19: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