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99|回复: 0

第一个到国外看球的中国人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0-6-12 07: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世界杯开赛在即,不少中国球迷已远赴南非亲临赛场。如今,国人出国观球已屡见不鲜,不过,中国官员第一个到国外去看球赛,大概非李鸿章莫属了。



李鸿章

  清光绪二十二年,亦即1896年,清政府的洋务派李鸿章,作为皇帝的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访问英国,在伦敦被视为上宾款待,优礼有加。李鸿章访英期间,主人邀请他去看一场足球赛。一百年前的英式足球,正是草创阶段,还没有当代足球这样成熟和精彩。李鸿章作为满清政府的特使,自然盛装出席观赛;尽管他在清廷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是搞洋务的,但此公从来不穿夷服,而满清的朝服,是长袍加御赐黄马褂,胸前挂着朝珠和别的零碎,戴的帽子上缀着宝石顶子和鲜艳的翎毛。坐在温布里露天体育场边上,不知足球为何物的天朝大臣,看来看去,不得要领,况且,这一身行头,只能配太师椅,要不就在八人大轿里,在露天球场上,便很不舒服,很不自在。

  这位大清特使,看了半场以后,莫名其妙,又觉得有点匪夷所思,问陪他一起观战、并看得津津有味的英国勋爵、子爵们,“那些汉子,把一只球踢来踢去,什么意思?”英国人说:“这是比赛,而且他们不是汉子,他们是绅士,是贵族。”李氏摇摇头说:“这种天气,为什么不雇些佣人去踢?为什么要自己来?跑得满头大汗?回头内热外感,伤风感冒可就不妥了,谬矣哉,谬矣哉!”

  主人很窘,面面相觑,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位中国客人。

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淑女,如果说对李鸿章那套袍子马褂、翎子顶戴的穿着还能忍受的话,对他那种万邦皆臣于我的思维方式和颐指气使的官僚做派,肯定就看不惯了,但洋人利之所趋,还是想办法巴结他。因为那时日不落帝国和沙皇俄国,都想在中国扩大势力范围,李是个用得着的关键人物。英国政府于是想尽办法,在他前往庆贺俄皇加冕以后,特地派船到克里米亚去接他,生怕俄国独吞中国这块肥肉,才专程把李鸿章请去伦敦一游的。

  李鸿章到英伦以后,有许多不知是真还是假的演义流传下来,成为趣谈。据说,英国绅士们在餐桌上的礼仪极多,譬如吃烤鸡用刀叉。老实说,这种相当繁琐的吃法,并不可取,而且,在光滑的盘子上,肢解这只滚来蹭去的淋过油的烤鸡,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李鸿章不听洋人这一套,毫不客气地就用手抓起撕来吃。在座的主人和陪客,都是戴着莎士比亚式褶领的文明人士,面露愕然之色,不知所措。一是出于礼貌,一是出于对贵客的尊敬,大家也就照方抓药,仿效李鸿章先生吃鸡的方式。开了这个先例,从此英国人在餐桌上吃鸡的时候,就得到了解放,可以直接动手而不必使用刀叉了。

  还有一件笑谈,也是有关饮食的,据说,这位大臣,在伦敦做客期间,上顿下顿的西餐,吃得很不耐烦了,那时伦敦还没有中国人开的餐馆。于是李鸿章就让他带去的厨子,将用来作西餐的各式原材料,统统烩在一起,给他送上来。当那些陪同他的英国官员,闻到从厨房里飘出来的扑鼻香味,忍不住馋涎欲滴,就向通事打听,这是给李大人做的一道什么菜?回答说,不过是杂碎而已。然后李氏示意,非正式场合,请他们入座无妨,把这些老外,一个个吃得舔嘴吧舌,称赏不已。据说,后来英国的饭店菜单上,就有了名叫“李鸿章杂碎”的一道菜目。

  有一年,我到英国,走了几个地方,吃了一些饭店,却从来没在菜单上看到“李鸿章杂碎”,颇掩饰不住内心的失望。或许要到更高级的餐厅,才能点到这道名菜;或许压根儿就是一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演义。但我通过李鸿章的这些趣闻轶事,不禁想到,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这种传统的不同,也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此也就没有什么高低之别,好坏之分;外国的,就一定好,中国的,就一定不好;洋人说的话,就一定高明,中国人说的话,就一定人微言轻,我是不大相信的。

来源: 北京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7 06: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