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孩子带我和老伴儿去了一趟法国和德国,一共九天。我们没有随旅行团,租了一辆车,一路都是女婿开车。 头三天我们分头行动,我们老辈儿在巴黎观光,孩子们去法国北部参加一个法国朋友的婚礼。我觉得他们带回来的照片很有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2009-06-24 07:56:03 女儿女婿去的地方叫做Fountain Sur Somme,在法国北部某地,女儿告诉我那里距离诺曼底较近。
法国北部乡村风景1
我们去的时候是08年6月下旬(就是去年的现在),据说,许多法国人将婚期定在6月21日,因为这天是夏至,也是全年白天最长的一天,在这一天结婚可以讨个吉利,象征着婚姻长久,幸福美满。 同一天乡村有好几个婚礼,这是女儿在那天上午闲逛时候遇见的在附近拍照的一对儿新人。
同一天结婚的其它新人
女儿的朋友名叫玛果(MARGOT),婚礼举行的地点:镇长办公楼接待处,法国的镇子很小,相当于咱们中国的村委会。
将要举行婚礼的地方
6 月20日,天气有些阴沉,在乡间一路望去,几乎没有人烟。然而,在村子附近的小镇上,忽然一阵喧哗,路上突然涌出一伙孩子和青年,都踏着旱冰鞋,他们看到路边站着两个好奇的东方人,都有意识的慢了下来——咱看人家是老外挺新鲜,原来在他们眼中,乡野中出现两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才是老外呢。
在村镇信步走过,随处是满覆林荫的道路,美哉!
家里有个不知哪里来的糖盒子,名曰“渔人码头”,看到这幅图景,岂不是最生动的注解?
渔人码头
村庄路口的路牌,快到玛果家了吧?
路牌
6月21日下午三点举行婚礼。亲友们事先盛装聚集在办事处门口的广场上等待新人出现。
大家在广场上等待新人
新娘的妈妈盛装打扮。
新娘的母亲等待女儿出现
图为新娘由父亲领出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
上图那个胖乎乎的女孩据说是伴娘。下图为新娘走向大伙儿,大伙儿争先拍照。
新娘
抢一个好角度
接着和大家分享法国北部“农家乐”传统婚礼。 因为婚礼在新娘家的村委注册大厅举行,按传统大家在等新郎。 “注册大厅”其实只是客气的说法,其实挺小的。里面站了一圈人,许多亲友只能站在门口朝里张望。
新娘回头张望,新郎咋还不到呢?
仪式是,新郎新娘签署结婚证书,见证人签署见证,镇长(相当于中国的村长)宣读文件,双方表示同意。听说许多法国家庭都是这样组成的,并非都要去教堂。 其实,玛果家旁边就是一个教堂,但是教堂里的牧师十年前死了,一直没有新来的牧师。所以她们村子里结婚最近十年都是在市镇厅办理注册仪式。
新郎新娘在仪式后幸福的走出来,亲友拿着花篮在门口将鲜花撒在他们身上,并抢拍两人亲吻的照片
新人特意多吻一会儿,让大家尽兴地拍照
新娘的父亲是英国人,娶了法国太太,所以玛果从小能说流利的英语和法语,此外还会说基本的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真是厉害! 不过转念想想,欧洲国家都很小,她会说五国语言,可能相当于一个中国人会说普通话、广东话、上海话、四川话及陕西话吧。
新娘的父亲异常高兴
新人结婚仪式结束后,大家在广场上稍停留片刻,便随新人全家去市镇厅对面的新娘家后院参观、聊天、喝些东西。
大家都歇了,新娘的三哥还在拍照
玛果家的院子,婚礼前一天拍的。院子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想想看,这只是一个法国农村小康之家的院子,可咱们中国呢?
玛果父亲的几个老朋友,均为英国人。由于新娘父母是英法联军,所以这场婚礼的场面很特别,可说是集合了法国和英国婚礼的传统。 来自英国的老人都身穿传统英式服装,女士戴典型的英式宽檐帽,男士中甚至有穿苏格兰裙子的。 跟中国人的婚礼不同,大家在院子里互相认识、聊天、吃喝些轻的食品饮料,老的小的都站着,从四点一直站到近七点。咱中国人肯定站不了那么久,何况老人……
新娘父亲的老友
聊天的同时,大家还要拍照。 我女儿是新娘的同学,和另外两个女同学一起受邀请,三个女孩都结婚了,其中一个还带来了孩子,所以一下凑了七个人。
三个同学的家庭和新娘的妈妈合影
新郎新娘请了摄影师拍摄婚纱照。
农家院婚纱照
下午7点,天仍然很亮。大家分别开上自己的车,跟着新郎新娘的头车,浩浩荡荡去赴晚宴。晚宴安排在一个供出租的城堡里。
参加婚礼的人们一共开了三十来辆车,女儿那辆排在第五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大家自然的排成一排。 头车是玛果夫妇的婚车,一辆产于60年代的老雪铁龙,这次婚礼之后就报废了。十分有意思,比国内一些铺张浮华的婚礼用车有品位多了。
一向严肃的新郎忽然变得表情夸张
去城堡途经三个邻近的村庄,一见到有人在路边走,所有的车一起鸣笛,路人驻足观看,很多人听到鸣笛也会从屋里跑出来站在路边鼓掌欢呼,煞是热闹。开车的人这样的婚车车队可比国内的婚车有意思多了。
漫漫乡间路
毋需守望的麦田
红灯,停车,新娘探出身来向人们招手致意。今天她是世界的焦点。
来源: 噜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