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波兰人到医院看病,很可能会找不着大夫。1月1日起,波兰开始施行一项欧盟法律:医生每周工作时间不可超过48小时,除非医生本人书面同意,才可最多延长至72小时,并须付加班费。但波兰的公立医院,不仅缺足够的医生换班,而且缺足够的钱来发额外工资。
波兰的公共医疗系统改革也是一个"老大难"。自1989年剧变后,经历了两次变革,先是由财政拨款转向医疗保险模式,由地方各自经营,后又建立起全国健康基金(NFZ),统一指导全国医疗卫生服务,制定最高限价等。如今,每个有工作的波兰人都需支付工资7.5%的医疗保险,交由NFZ运作,在与NFZ签约的医疗机构,即可享受一定范围的免费医疗。
实际上,这种福利只是镜花水月。一方面,NFZ运作不利,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政府支出不足(波兰2006年的医疗支出只占GNP的6.2%,远低于经合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9%),导致公立医院入不敷出,许多医院缩小规模,甚至关门大吉。医疗服务质量低下,病人看病排长队是常态,医护人员的工资水平极低。
本届政府针对医疗体系改革的纲领是私有化。总理图斯克在就职演说中表示,将把现有的全国健康基金(NFZ)分拆为几个互为竞争的保险基金,公共医疗机构将转为商业性公司,由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其财务,并承诺大幅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资。
但私有化在此并不像在其他领域那么受欢迎。民众担心,私有化后的医疗机构将抬高价格,造成"有钱人看病,没钱人等死"的后果。目前波兰已引入的私有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不到2%,要将私营模式扩大至足够规模绝非易事。私有化过程中如何杜绝腐败,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挑战。而实行了减税政策的本届政府更要精打细算,要想加大医疗投入恐怕难上加难。
在图斯克的承诺兑现之前,难保波兰的医护人员不会再度罢工。加入他们的,或许还会有同病相怜的波兰教师、矿工和巴士司机。
纵横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