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很快,欧洲的政治地图上将没有[wiki]波兰[/wiki]、立陶宛、乌克兰或白俄罗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强大的新国家,其势力范围足以向东延伸到莫斯科地区。”——俄《生意人报》
今年7月底以来,受外交人员被打事件的影响,波兰与俄罗斯两国关系急转直下,相互口诛笔伐,一场口水大战骤然而起。事情的缘起看上去十分偶然。
7月31日晚,三名俄罗斯驻波兰外交人员子女及他们的哈萨克朋友在波兰首都[wiki]华沙[/wiki]的一个公园内遭一伙青年人殴打,并被抢走手机。俄罗斯要求波方就此事道歉。而波兰在向俄罗斯方面发出的照会中仅对此事“深表遗憾”,坚持认为这只是一桩刑事案件而未道歉。
8月7日,波兰驻俄使馆的一名技工在使馆附近被两名不明身份的人殴打,身上多处受伤。三天后的下午,使馆的另一名官员在离使馆不远处也遭四名不明身份的人袭击。8月12日,波兰《共和国报》驻莫斯科记者又遭殴打。
外交龃龉的背后
实际上,波兰与俄罗斯两国之间的这种紧张气氛已酝酿多时。分析家们普遍认为,其直接原因是波兰积极涉足2004年乌克兰大选。当时,波兰总统明确反对俄罗斯支持的总统候选人,而“力捧”亲西方的尤先科,并对其领导的“橙色革命”推波助澜。波兰认为,波兰源于对安全的认识而支持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向乌克兰“示好”是波兰历史性的成就,是改善两国关系的契机。俄罗斯一著名政治评论员为此评论道,虽然人们一般认为在乌克兰发生的一切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所为,但克里姆林宫的人知道,波兰几乎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波兰是国际社会支持“橙色革命”的始作俑者。
在地缘政治上,乌克兰重新面向欧洲必将导致俄罗斯在这一地区影响的进一步萎缩,这甚至可能是历史性的。波俄关系一路走低。今年3月,波兰议会再次要求俄方将二战中苏军屠杀波兰军官的卡廷事件定性为反人类罪,并将残存的行凶者绳之以法。俄没有理会这一要求,并反其道而行之,决定结束已进行多年的卡廷事件的调查,且宣布调查的结论是,卡廷事件是普通的犯罪,不是反人类罪。同月,波兰官方宣布,他们计划以车臣分离主义分子杜达耶夫的名字命名华沙的一个广场。俄罗斯很快做出反应,并威胁说,如果波兰人这样做,他们将把波兰驻俄使馆大街的名字更名为M.穆拉维约夫将军大街,这位沙俄将军因无情镇压1863年波兰起义而获“绞夫”绰号。
芭蕾舞遇到了政治
今年5月,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波兰驻俄使馆参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时发表讲话,要求俄方宣布1939年希特勒和斯大林之间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两个集权制度之间反对中东欧人民的交易”,督促俄方承认历史事实。但普京的反应是:“我们还得做什么?我们必须每年谴责它吗?这个话题应该结束了,不应该再提它了。我们说过一次,就足够了。”
果然,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纪念活动上,普京没有谴责这个条约,也没有提及波兰人在反抗纳粹斗争中的贡献(甚至连意大利的反法西斯运动都提到了)。这在波兰引起轩然大波,并使当时正在波兰进行巡演的俄芭蕾舞团遭遇了尴尬场面。5月9日,在华沙剧院观看俄罗斯芭蕾舞的观众不足一半。接下来该芭蕾舞团在奥尔兹丁、卢布林和[wiki]克拉科夫[/wiki]几个城市的巡演因出现罕见的大规模退票而不得不取消。负责巡演的波方组织者说,观众退票是波兰公众对普京讲话的回应。波兰的一位戏剧评论家揶揄道:“显然芭蕾舞女主角遭遇了肮脏的政治。”波兰最有影响的《选举日报》5月11日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5月俄罗斯的纪念活动是对波兰人的羞辱。
“大欧洲中的小巨人”
苏东剧变、华约和经互会解散之后,波兰成了真正的主权国家,拥有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对波兰来说,与东西部邻国发展关系对国家安全都至关重要。在西部,波兰已经理顺了同德国的关系,而在东部则正面临一系列复杂关系的挑战。在立陶宛、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的记忆里,波兰曾经是侵略者和压迫者,在未来是潜在的威胁。但随着近年来不断加强的双边对话、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立陶宛和乌克兰)和睦邻关系(同白俄罗斯),波兰的政策正使其东部邻国的这种担忧逐渐消退。
但波兰活跃的东方政策让俄罗斯传媒惊呼:俄罗斯的一个地缘政治对手来到了中东欧!俄一著名政治评论员早在1998年初就指出,波兰活跃的东方政策将对俄罗斯同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以及最重要的邻国乌克兰的关系产生影响。“波兰在东方主要的利益是建立一个专有的睦邻,这是最低纲领”。而“东欧国家相信,通过与波兰的合作,将增加它们加入欧洲的机会。对波兰的邻国来说,波兰已经成为大欧洲中的小巨人”。俄罗斯的一位战略分析家也惊叹:“波兰正在将自己转变为地区领导者……华沙的人们开始说,波兰不仅可以成为白俄罗斯的领导者,也可以成为乌克兰的领导者。”
俄《生意人报》在一篇题为“波兰的阴谋:波兰抗衡俄罗斯”的文章中这样评论波兰的东方政策:“很快,欧洲的政治地图上将没有波兰、立陶宛、乌克兰或白俄罗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强大的新国家,其势力范围足以向东延伸到莫斯科地区。”文章称,华沙当局正打算重建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强大邦联,这个邦联的幅员曾经从波罗的海延伸到黑海。这个邦联将取代这一地区的独联体,取代莫斯科的影响。文章断言,对西方教会和欧洲文明新的扩张的担忧,是阿列克谢二世不愿意会见约翰·保罗二世的真正原因。“俄罗斯东正教对天主教波兰日益扩大的影响感受最深,正在试图动员官方抗衡改宗(的可能性)”。为使这篇评论产生轰动,报纸的编辑特意加了一个副标题,名曰“波兰东扩”。
双边关系中没有爱情
除了现实的地缘政治原因之外,波俄关系中不堪回首的过去对两国民众的心理影响也绝对不能小觑。从17世纪到1918年,侵略和反侵略、占领和反占领几乎成为波俄关系内容的全部。波兰人曾在17世纪攻入莫斯科,占领过克里姆林宫。但此后的200年间,波兰饱尝民族灾难。1772~1795年,波兰被包括沙皇俄国在内的欧洲列强三次瓜分。
进入20世纪后,1920年4月,波兰因领土问题在协约国的支持下进攻苏俄;1939年苏德条约第四次瓜分了波兰;1940年4月~5月间,苏联内务部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处决了1.5万名被俘波兰军官;1945年后,根据雅尔塔协定,波兰连同其他东欧国家一道被划属苏联势力范围;1956年,波兰寻求走向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遭到莫斯科封堵;1980年,波兰团结工会运动兴起,苏联扬言要再次出兵恢复“秩序”。
几个世纪的争战和占领,使得两个民族思维完全对立,相互仇视、猜疑、偏见和相互诋毁在波俄关系中弥漫,且挥之不去。虽然都是斯拉夫人,讲类似的语言,但波兰信奉罗马天主教,使用拉丁字母书写,国家面向西方;俄国是东正教国家,该宗教长期与罗马天主教对立,所以用西里尔字母书写;俄国面向东方,在宗教史方面推崇拜占庭的光辉,在政治史方面有蒙古游牧部落的烙印。
在波兰人看来,俄国人是压迫者,其文明比欧洲文明低。在波兰公众心目中,俄罗斯民族低人一等。199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53%的波兰人对俄罗斯没有好感(20%有好感),俄罗斯人只排在吉普赛人、罗马尼亚人和乌克兰人前面。而在俄罗斯人看来,波兰人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斯拉夫兄弟的叛徒。
虽然目前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以入侵或占领来威胁对方,人们不必担心战争或瓜分会重演。但每一天,双方的政治家或评论家们又都在谈论令人不悦或气愤的事情。普京总统的顾问帕夫罗夫斯基在访问华沙之后不无感叹地说,双方对彼此的感觉差极了。波兰人谈论俄国人就像反犹分子谈论犹太人。波兰外长则反唇相讥:“你正在寻找敌人,你在波兰找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