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22|回复: 1

波兰收藏的明朝地图探访记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7-3-30 15: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我们在担任新华社驻华沙记者期间,结识了波兰著名汉学家爱德华·卡伊丹斯基先生。他住在波兰滨海城市格但斯克,专门从事波兰和中国古代交往的研究。我们彼此常来常往。1987年8月,他从格但斯克来到华沙,到我们分社做客,在闲聊中,卡伊丹斯基告诉我们,波兰古都克拉科夫的国家博物馆保存着一幅明朝刊印的中国地图。 意外抓到一条大新闻 这一情况大出我们意外,我们既惊又喜。 此前,我们曾读过《中国科技史料》1987年第一期刊载的任金城先生写的《流失在国外的一些中国明代地图》一文。此文详细介绍了六幅明朝刊印的地图:一、《皇明一统地理之图》,清泉王氏重刊,嘉靖十五年(1536年)刊行,现藏日本奈良大和文华博物馆;二、《古今形胜之图》,明喻时制,嘉靖乙卯(三十四年,1555年)金沙书院重刻本,现藏西班牙赛维利亚市的印度总档案馆;三、《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明万历癸已(二十一年,1593年)常州府无锡县儒学训导梁辀镌刻,英国收藏家菲利普·罗伯逊收藏;四、《北京城宫殿之图》,明嘉靖十年至四十一年(1531~1562年)成图,万历年间刊行,藏日本宫城县东北大学;五、“王沣题识《舆地图》朝鲜摹绘本”,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刊印,万历三十一年至天启六年(1603~1626年)摹绘增补,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六、《皇明舆地之图》,嘉靖丙申十五年(1536年)金谿吴悌校刊,崇祯辛未(四年,1631年)孙起枢重刊,日本东北大学狩野文库和神宫厅神宫文库都有收藏。 此文没有提到波兰收藏的明朝地图。我们决定立即就此展开采访。1987年8月10日,我们从波兰首都华沙驱车300公里前往克拉科夫。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地图部负责人达努塔·斯塔赫纳尔一塔兰达硕士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向她说明了来意后,她说,这里的确保存着一幅写满方块字的地图,不知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她把我们领到了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并迅即从库房中找到了这幅地图,拿给我们看。 地图装在一个浅褐色牛皮封套内。封套表面上写有法文的“中国地图”字样。这是一张大地图,折叠起来放在封套内。把地图摊开,地图上端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大字是《备志皇明一统形势分野人物出处全见》,图左下角印有“万历三十三年仲秋吉日闽后学庠生×××(模糊不清)字样,表明是公元1605年制作的。图左边印有“××××××李抱真泽州刺史”字样。泽州即今山西省晋城,李抱真在唐代宗时的名将。看来这是国内史学界、地图界迄今不知道的地图。 我们详细察看了地图,将整张地图分成若干部分拍摄下来,并向塔兰达女士详细询问了此图的有关情况。当天晚上,我们赶回华沙,立即向北京新华社总社发回了电讯,总社当即播发。国内和境外一些报纸和《新华文摘》刊登了这条消息,引起了国内和海外华人界的注意。不久,我们接到国内有关地图部门的来信,希望能看到这幅地图。我们拍摄的效果不好。卡伊丹斯基把自己拍摄的照片复制后送给我们,我们随即转给了国内有关部门。 1988年回国以后,我们又写了《探访波兰收藏的明朝地图》,刊登在1991年1月出版的《天下事丛书》。此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地图的来龙去脉及重要内容。《新华文摘》1991年第4期做了转载。 对我们说来,这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新闻完全是意外抓到的。 概貌 这幅珍贵地图提供了常人所不知的十分重要而有趣的历史地理资料,是明朝地理学和制图学已经具有很高水平的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明。 地图宽约170厘米,长约200厘米,系用木板刻制后印在高丽纸上的,为黑白图。可以看出,是用几块版分别印在两张半纸(每张纸宽约170厘米,长约80厘米)上拼贴而成的(横为整张,竖为2.5张)。图的上半部印刷清晰,下半部略模糊(印刷重叠)。地图保存完好,仅3处有破损,用白纸粘补。 地图所标方位与现代地图相同,即上北、下南、右东、左西。地图采用内注地名的方框来标识城市;用黑粗线标识省界;用双细线标识河流;用形象的山丘标识山;海、湖绘成密密的波浪;长城绘成城墙雉堞形状;沙漠绘成又黑又粗的带状。各个地理实体相互间里程并不准确,有些外国地方的方位也不对,但明朝内地15行省的轮廓、城市方位、海岸线和河流走向都大体符合实际情况。 图东北角地名有黑水 、水鞑鞑、五国城等。正北长城以外地名有斡难河,并注明元祖所生处。往西一地注有“旧有宫殿,元人初起此”,当指元朝故都哈拉和林。西北角地名有吐鲁番、哈蜜(现为哈密)、火州等。哈蜜以北大湖名“几速脑儿”,似为今“斋桑泊”。西部标有大宛、大食、波斯、拂菻 、铁门关等。西部偏南标有北印度、中印度、西印度、南印度等。西南标有安南国、真腊国、老挝、缅甸等。 图的东、东南和整个南部均为海洋,海中注的地名表明了当时中国对这些地方的了解。山东半岛附近有岛名“巨州”。东海中标有大、小琉球、彭胡、瀛州、扶桑等。东南海中有长沙、孛罗里、彭亨、左法儿等。西南海中有马剌甲,阇婆等。 榆关是否即山海关……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情况。例如: 关于榆关是否即山海关之争。《人民日报》1987年9月27日摘转的《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三期郭涛文章云:“新版《辞源》、《辞海》均谓榆关即今山海关,隋开皇三年筑。然细读诸史,则见其不然。”他认为古榆关在今秦皇岛市西南的榆关镇。而这张明代地图也把榆关和山海关标为两个地方,榆关位于山海关以西、乐亭以东,距二者都差不多远近。 关于长城的起讫。此图虽有山海关、榆关等地名,但长城并不起于此,而是起于同海岸尚有一段距离的抚宁。这同当代史学界对明长城东端起点位置的看法不同,是何原因,有待考证。西端也不是止于嘉裕关,而是离嘉裕关相当靠东的踏白城、界都城。今地图上已无此二城地名,而从此图看,二城位于今兰州以西黄河支流庄浪河东岸。此图上有玉门关、肃州(今酒泉)、凉州(今武威)等地名,而长城西端在它们以东很远之处。这是否意味长城当时已坍塌到只剩此图上的一段,或是明代重修时,仅修了这么长,就只能待历史学家去考证了。 关于长江入海口。从此图看,入海口在今崇明岛以北,而不是像现代地图所标,主河道在崇明岛以南。图上标明,在南通和常熟之间已是入海口,而崇明岛是位于入海口东南的一个小岛。上海远在入海口以南。看来,可能是由于几百年流沙淤积,才使入海口东移,主河道南移。 关于黄河入海口。此图绘明,黄河有两个入海口。一个在山东半岛东北寿光以北处,大体与现代黄河入海口相当。但河道与今不同,系由开封东流至徐州,然后北折经济宁、汶上、长清入海。另一河道则自徐州东流,与淮河合流,在淮河口入海。 15个行省 关于行省划分。此图标明内地划分为15行省,即:北直隶(字迹不清,今河北省及辽宁省南部一带)、山东、南直隶(今江苏、安徽一带)、河南、陕西,湖广,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山西,四川。 此图四周刻有近万字的文字说明。每一省都有题为“××事迹”(如北直隶事迹、山东事迹,陕西事迹等等)的六、七百字的说明,其内容是介绍该省各府的沿革、历史名人、古迹等。例如,在“北直隶事迹”栏内分别介绍了奉天府、河间府、广平府、大名府等。在“南直隶事迹”栏内,首条为应天府,下注:十分野;郡名金陵、秣陵;三国吴都,晋元帝都,宋齐梁陈都、曰建康、建业;我太祖定鼎于此等等。常州府下注:……金人再攻常州,(岳)飞……捷,金人大败,横尸十五里;周处励志为善、顾恺之善丹青等等。 在“陕西事迹”栏内分别介绍了西安府、凤翔府、汉中府、平凉府、延安府、临洮府、宁夏卫、洮州卫、岷州卫、河州卫等。汉中府介绍中提到,栈道在褒斜谷中,即汉张良……;定远城在西乡县,班超封定远侯此;诸葛亮尝筹画于此;八阵图在定军山下;贡荔枝置驿经此三日至长安等等。 每个省省会用一个方框标出,框上部阴文标注省名,下部阳文标注省会名。例如,在泾水、渭水汇合处的一个方框,上部阴文标注“陕西”,下部阳文标注“西安”、“长安”、“威宁”。至于这个省会为何标注三个名称,笔者尚未查出缘由。 此外,关于边境重镇,都有题为“××利害”(如辽东利害、吐鲁番利害)等的文字说明。 这幅地图主要画了15行省,没有或极简略画出周边明朝土官管辖地区,不能算作明朝疆域全图。尽管如此,这幅地图对于研究明代疆域、地理变迁、地方沿革、中国与外国的交往、明代制图学等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07-3-30 15: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不少简体字 此图令人感兴趣的另一点是,图内大量文字说明中使用了不少简体字,许多简体字与我们目前使用的完全一样,有一些简体字则与现代的简体字不同。例如,“诸葛亮尝筹画”中“尝筹”二字即为简体字,与现在使用的完全一样,“画”也是简体字,但简化方法与今不同。与今相同的简体字还有:断、单、利、万、弃、礼、阳、寿、莱、庐、晋、粮、营、迁、仪、云、梦、应、宝、谷(谷城)、枣、声、会、岑 、灵、铁、楼、庙等等。与今不同的简体字有:关、国、济、汉、经、县、风、学、龙、战等等。 我国1956年公布第一个《汉字简化方案》时曾指出,这一方案是参照了民间长期流传的简化汉字制定的。看来,简化汉字在明代就已广泛流传了。 地图来历 我们曾经向塔兰达女士询问此图的来历。她说,这个博物馆收藏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波兰大贵族查尔托雷斯基家族历代收集的藏品,此图是其藏品中的一件。至于查尔托雷斯基是如何得到这幅地图的,已无人知晓。由于该馆无人懂中文,此图藏在该馆,人们一直不知是什么地图。 我们在皮封套上还看到“亚当·查尔托雷斯基,1812年”的字样和用拉丁文写的“从卢布林转来”。经查波兰百科全书,此人全名为亚当·卡齐米日·查尔托雷斯基,生于1734年,卒于1823年,是作家,曾担任国民教育委员会委员。看来此图可能是他1812年收集到的。至于此图如何到达他的手中,已无从查考。 波兰汉学家卡伊丹斯基1925年出生于我国哈尔滨,195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旋回国。曾任波兰驻广州总领事馆负责人。退休后潜心研究波中古代交往。当他了解到明朝末年来华传教士米哈乌·博埃姆(中文名卜弥格)曾绘制“中国地图”并带回欧洲,就在波兰各地查找,最后打听到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幅中国地图。1983年4月,他到该馆去查找,发现这不是卜弥格带回的地图,而是人们前所不知的明朝自己印制的一幅地图,且是原件。他高兴极了,立即写了文章作介绍。《波兰地图浏览》月刊1985年第一期刊登了这篇文章,题目是《克拉科夫查尔托雷斯基图书馆收藏的一幅前所不知的中国地图》,文章把它同欧洲其它国家目前保存的一些明代中国地图做了比较。由于这家月刊发行甚少,此文知者不多。 卡伊丹斯基认为,此图与英国人塞缪尔·珀切斯1625年翻印的中国地图的原图是一样的。1613年,英国船长和商人约翰·萨里斯从日本来到爪哇岛。他没收了一个中国商人的货物,中国商人没有反抗,但手中提着一个小箱子逃跑。萨里斯认为这个箱子里一定有贵重物品和黄金,下令抓住这个商人。他打开箱子,发现一张印有类似地图图案的大纸,上面写着他们不认识的汉字。当时中国当局是严禁地图外传的,萨里斯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无价之宝。他1614年回到伦敦后,把此图卖给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兼政论家理查德·黑克卢伊特。黑克卢伊特1616年去世,死前把图交给了自己的朋友珀切斯。珀切斯于1625年翻印了此图,但其周边已无汉字说明,估计是他在出版时删除了。不知此图的原图现存何处。卡伊丹斯基就此撰文刊登在《波兰地图浏览》月刊1985年第1期上,文中附了此图的照片。 笔者从该文所附的照片上看出,该图汉字标出的名称为《皇明一统方舆备览》。图对地理实体的标注与波兰保存的明朝地图也有不少差异。这表明,该图与波兰保存的明朝地图是两张不同的地图。 在我们记者任期届满回国后,卡伊丹斯基又曾多次来华。我们每次见面都会谈到中波古代交往问题。2001年9月,他又一次来到中国,并专程到笔者家中做客,我们再一次探讨了这一问题。 卡伊丹斯基多次谈到,波兰收藏的这幅地图无疑是十分珍贵的。他希望能在中国杂志上详尽介绍,引起中国读者,特别是史学界和地理学界注意,并期待他们能对此图细致考证和研究。 (作者:文有仁 单 樨) [ 本帖最后由 指路人 于 2007-3-30 15:3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17 19: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